
離開了藍色清真寺之後就前往聖索菲亞大教堂啦!這個建築結合了基督教教堂和清真寺的特徵,是很有特色的古蹟!
聖索菲亞大教堂一開始建於西元360年,由君士坦丁2世下令建為總教堂,之後另經多次的戰爭和地震等的天災人禍,導致這教堂遭受嚴重的破壞,到了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的鄂圖曼帝國穆罕默德2世拜訪這座教堂,並在這裡座清真寺的禮拜,之後聖索菲亞大教堂就被改成清真寺,並嚴守伊斯蘭教禁止崇拜偶像的戒律,所有的鑲嵌畫都塗上了灰泥,改採伊斯蘭的裝飾,此外也建了喚拜塔,直到1934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阿塔土爾克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為博物館對外開放,這些被灰泥覆蓋的鑲嵌畫才重見於世.
從藍色清真寺穿個一個門就到達聖索菲亞大教堂.
圓形的屋頂加上四根塔柱,如果不是有人介紹,很容易把它當成清真寺呢!
而聖索菲亞大教堂內部作值得一看的就是鑲嵌畫,鑲嵌畫和濕壁畫主要都是羅馬時期基督徒用來描繪基督故事的壁畫,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鑲嵌畫是以大理石,彩色玻璃或是磁磚等當成畫的材料,由於不會變色變質,又稱為永恆之畫,色用顏色的濃淡來展現出立體感,呈現出金碧輝煌的氣勢.
而在卡帕多其亞區域看的濕壁畫,則是在灰泥乾時先描繪,之後加上固定劑在描繪的方法,由於鑲嵌畫的成本太高,所以十世紀後都被濕壁畫所取代.
而這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鑲嵌畫,當初只被人用灰泥覆蓋住,所以歷經一段時間後,只要把灰泥去除仍可以看到這難得保留下來的古蹟唷!
外側的迴廊可以看到保留的鑲嵌畫.
這福鑲嵌畫位於皇帝門上方,基督右手拿的書寫著:賜予你和平,吾是世界之光,而跪在地上的據說是當時的皇帝利奧6世.
而另一幅是在出口,像聖母子獻上聖索菲亞教堂的鑲嵌畫.
而這圖在出口處,很容易被忽略,所以還特別在對面擺一面鏡子.(現在看到的是鏡子中的圖,是左右相反的!)
真正的圖是這樣,在聖母左手邊拿著聖索菲亞教堂的是查士丁尼一世,而右手邊則是君士坦丁一世拿著伊斯坦堡獻給聖母.
而我們造訪時,剛好遇到內部整修中,所以有些都被遮住了.
在教堂中還有阿拉伯文的經文圓盤,感覺很特別,這是在改建成為清真寺之後在掛上的,一共有六個.
這是位於後方的神甕,也是改建為清真寺後增建,兩旁有匈牙利製的燭臺,是蘇萊曼大帝所贈.
而這裡的大圓頂是以羅德斯島的浮石所打造,據說在改建成清真寺前,圓頂內側皆是耶穌和其弟子的鑲嵌畫.據領隊說,這個圓頂並不是正圓,導致支撐的力量並不平均,也導致在五世紀的一場地震中,這個屋頂被震垮.
這內部還有一根很有名的濕柱,據說只要將拇指插入將手轉一圈,願望就可以實現.嘗試的人絡繹不絕呢!而本團也有一位漂亮的媽媽很輕鬆的就轉一圈唷!我們大家都還幫他鼓掌呢!不過他說只顧著轉,忘記許願望了.
老婆大人轉到後來好像手打結.
整個聖索菲亞大教堂真的是結合宗教,歷史,建築和文化的綜合體,也難怪這裡成為伊斯坦堡必遊的景點,在領隊的解說之下,更讓人覺得這棟建築物代表的意義和其獨特的文化背景唷!
離開聖索菲亞大教堂,外面也是擠滿了觀光客和攤販呢!伊斯坦堡的觀光景點人潮和之前在亞陸區看到的人潮有很大的落差呢!
而這攤販的東西看起來還是很吸引人,等一下就要用餐囉!只能用眼睛看看囉!
離開聖索菲亞教堂之後,之後就是埃及市集把昨天沒買到的紀念品買齊啦,就快要離開土耳其了!心理有點不捨呢!